酱爆目鱼仔

摘要酱爆目鱼仔的做法、酱爆目鱼仔的营养价值、酱爆目鱼仔的食材选购、酱爆目鱼仔的食材清洗、孕妇可以吃酱爆目鱼仔吗等内容详细介绍。

酱爆目鱼仔的做法

目鱼仔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海鲜类食材,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与口味,目鱼仔的做法有很多种,不过也有人对于目鱼仔究竟如何烹饪才最好吃并不是很熟悉,买回新鲜的目鱼仔后不知道如何烹饪。那么,究竟要如何做目鱼仔才最好吃呢?孕妈之家就教大家一种酱爆目鱼仔的做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酱爆目鱼仔

做法一

食材:目鱼仔500克,青椒片、红椒片、洋葱片各10克,红椒条5克

调料:XO酱50克,色拉油30克,蒜子、姜末各10克,盐2克,味精5克

步骤:

1、目鱼仔摘除墨袋、眼睛,洗净,加盐、味精腌渍5分钟,放入沸水中大火氽1分钟,捞出控水。

2、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蒜子、姜末小火煸香,下XO酱、目鱼仔、青椒片、红椒片、洋葱片大火翻炒1分钟,出锅装盘,用红椒条点缀即可。

XO酱的制作:

原料:干葱、蒜蓉各500克,干香茅蓉100克,火腿粒500克,鲜朝天椒丁500克,豆瓣蓉200克,生抽1500克,干红辣椒末100克,虾米、干贝各500克,味精、砂糖、鸡粉各100克,色拉油1000克。

制作:

1、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时分别放入虾米、干贝小火浸炸5分钟,取出控油,搓成蓉。

2、干锅烧热,放入干葱、蒜蓉、香茅蓉、豆瓣蓉、干红辣椒末小火煸炒出香,放入火腿粒、朝天椒丁、生抽小火烧开,离火后放入炸香的虾米蓉、炸香的干贝蓉、味精、砂糖、鸡粉调匀即可。

做法二

食材:目鱼仔,辣椒酱,酱油,糖,盐,油,葱,姜,蒜

步骤:

1、目鱼仔洗净,用水氽熟后盛出,尽量沥干水份。

2、炒锅放油烧热,葱、姜、蒜爆香后放入辣椒酱,翻炒几下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酱油、糖、盐。

3、继续翻炒,直到辣椒酱成深红色,放入目鱼仔,直到目鱼均匀地裹上辣椒酱就可以出锅了。

做法三

食材:目鱼仔,大葱,老姜,干辣椒,蚝油,酱油,料酒,白糖,盐,白胡椒

做法:

1、老姜切丝,大葱、干辣椒切段,备用;

2、蚝油、酱油、白糖调成酱汁;

3、目鱼仔洗净后切大块,用盐、白胡椒、料酒、一小半的姜丝拌匀腌制五分钟;

4、炒锅烧至冒烟后倒入适量的油,油温七成热时放入剩下的姜丝和干辣椒段炒香,迅速倒入腌制好的目鱼仔大火爆炒约二分钟;

5、将调好的酱汁搅匀倒入锅中,翻炒几下后倒入葱段,爆炒几下后关火,起锅。

酱爆目鱼仔的营养价值

目鱼仔是很多人都吃过的一种海鲜类的美食,它主要分头、胴体两部分,目鱼仔的肉脆嫩爽口,因为是海鲜,所以它的味道非常的鲜嫩。酱爆目鱼仔是目鱼仔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道美味的酱爆目鱼仔的营养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目鱼仔的头部前端有五对腕,其中四对较短,每个腕上长有四行吸盘,另一对腕很长,吸盘仅在顶端;胴体部份稍扁,呈卵圆形,灰白色,肉鳍较窄,位于胴体两侧全缘,在末端分离,背肉中央一块背骨(即海螵蛸)。雄的目鱼仔背宽有花点,雌的肉鳍发黑,以雄的为佳。 目鱼仔不但味感鲜脆爽口,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富有药用价值。目鱼仔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18种氨基酸等,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壳含碳酸钙、壳角质、粘液质、及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目鱼仔中的墨汁含有一种粘多糖,实验证实对小鼠有一定的抑癌作用。

酱爆目鱼仔特别适宜阴虚体质,贫血,妇女血虚经闭,带下,崩漏、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之人食用;目鱼仔常被用以催乳、补血。但是对于那些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应慎食,患有湿疹、荨麻疹、痛风、肾脏病、糖尿病、易过敏者等疾病的人忌食;目鱼仔肉属动风发物,故有病之人酌情忌食。

酱爆目鱼仔的食材选购

味道鲜美、价格不贵的目鱼仔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如果家中有海鲜控的话,肯定会非常的喜欢吃这样鲜嫩可口的小海鲜。目鱼仔的营养也很丰富,对女性也很有好处,因此受到很多女性朋友们的欢迎。在平时购买目鱼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目鱼仔乍一看上去似乎长得都差不多,其实不然,如何选购目鱼仔也是有窍门的哦!

在平时买目鱼仔的时候,主要看两点,一是味道,二是颜色。闻起来有一点海腥味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太过,不然肯定是因为不新鲜臭掉了。另外颜色要偏珍珠白的比较好,微微发黄也还正常。有些人选购目鱼仔的时候喜欢选头和身子连接得比较紧密的,不过就算是特别新鲜的目鱼仔,也很容易在运输的过程中被弄断。

以上就是关于目鱼仔的一个选购小技巧啦!在购买的时候可以留意下哦!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目鱼仔的一些小常识,了解了这些,在平时食用的过程中才会更加的健康!目鱼仔和生蚝、扇贝等大部分小海鲜一样,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目鱼仔和其它小海鲜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特别适合女性食用,能养血通经、能安胎利产、还能止血催乳,简直能从18岁吃到80岁。其中目鱼仔最美味的做法当然是酱爆目鱼仔了,这也是大部分人喜欢的做法。目鱼仔略微焯水,然后将少许姜丝和红辣椒爆香之后,把各种原料都炒匀就行啦!

酱爆目鱼仔的食材清洗

目鱼仔鲜嫩可口,是很多人爱吃的美味。但如果要用目鱼仔做出好吃的家常菜,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那么,目鱼仔怎么洗才能洗得干净又好吃呢?下面就清洗目鱼仔的正确方法告诉大家。

第一步:将目鱼仔的外皮剥掉,然后用剪刀把目鱼仔的肚子剪开,把头和肚子分开,再把肚子的内脏全部撕掉,将里面的小硬壳掏出,并将目鱼仔内壁中的’黑膜撕下来。说明:现在市场卖的目鱼仔,很多都是店家代为处理干净的,买回家以后直接进行第二步就可以了。

第二步:用食指和大拇指紧紧捏住目鱼仔须子下部,用力挤压,将中间的小黑点揪出。再用剪刀剪开目鱼仔的眼睛,先将里面的黑色汁液挤出,再彻底冲洗干净。说明:挤目鱼仔眼睛时,一定用剪大一点的口儿,然后在水池中,边挤边冲水。剪得不够大的话,挤的时候,里面的黑色汁液,很容易挤的到处都是,在水中操作则可避免。

经过上述处理后,目鱼仔就可以直接用来烹制菜肴了。如果你不喜欢墨囊,也可以将墨囊摘除后再用来做菜。不过,摘除墨囊时要注意,不要弄破了,不然会变的黑黑的,还会影响菜的味道。

不过如果万一把墨囊弄破了,处理的方法也很简单,先用热水将目鱼仔泡5分钟,然后用凉水冲一下,就能洗掉了。但事实上,墨囊及墨囊中的汁都是可以食用的。如果目鱼仔不是很大,洗干净后整只都可以吃。

孕妇可以吃酱爆目鱼仔吗

酱爆目鱼仔的做法简单,将目鱼仔洗净,用水氽熟后盛出,炒锅放油烧热,葱、姜、蒜爆香后放入辣椒酱,翻炒几下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酱油、糖、盐。然后继续翻炒,直到辣椒酱成深红色,放入墨鱼仔,直到墨鱼均匀地裹上辣椒酱,就可以出锅了。酱香的味道,鲜酱黄的颜色,让人看了忍不住多吃两碗饭。可是,对于这样的美食,孕妇可以吃吗?

目鱼仔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目鱼仔可以说全身是宝,不但味感鲜脆爽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富有药用价值。目鱼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值得一提,它是女性塑造体型和保养肌肤之理想的保健食品。目鱼仔壳含碳酸钙、壳角质、粘液质、及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目鱼仔的墨汁含有一种粘多糖,实验证实对小鼠有一定的抑癌作用。

按照中医理论,目鱼味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通经、催乳、补脾、益肾、滋阴、调经、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经血不调、水肿、湿痹、痔疮、脚气等症。墨鱼肉、脊骨均可入药。李时珍称墨鱼为“血分药”,是治疗妇女贫血、血虚经闭的良药。

所以孕妇是可以吃酱爆目鱼仔的,但是,由于酱爆目鱼仔中辣椒的含量比较重,所以孕妇还是尽量少吃。

酱爆目鱼仔贴士

目鱼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铜,这种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类的血液和神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也可以滋养皮肤,预防脱发掉发,更能提高人体内肝脏和肾脏的功能。

目鱼特别适合在秋季吃,秋季人心火较旺,能够败心火的食材在夏季最为适合。目鱼就是能够败心火的海产品之一,养心的同时给大家补充必要的矿物元素。目鱼味美又多汁,吃起来格外的舒心养心。是冬季秋季养阴的好食材。

目鱼中含有碳酸钙成分,是可以抑制酸性成分的重要材料,胃部不适的人多会因为胃酸过多还产生各种胃肠问题,二目鱼是很好的胃酸抑制剂,用目鱼的提取物还可以用于治疗胃溃疡,帮助抵抗胃痛。

以上是关于酱爆目鱼仔相关的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咨询本站专家。

向TA提问 回复查询 专家简介 197

  • 李伟南京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 已回复989人次
  • 简介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南京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 特长从事临床营养工作十余年,对各种常见的营养相关性疾病的营养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擅长孕期营养、儿童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营养及各类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成就参与多项南京科技厅课题和南京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课题;并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编中华经典食疗菜谱之《小儿常见病食疗菜谱》、《胃肠病食疗菜谱》、《高血压食疗菜谱》等。
权威妇科产科专家免费咨询孕期检查、优生优育、胎儿发育、孕期安全、孕期饮食、孕期健康、分娩、产后恢复、孕妈心理健康、孕产妇营养食谱咨询等服务。
备孕-孕期检查-孕产妇食谱-胎教育儿 » 酱爆目鱼仔
关闭
    请尽量详细描述需要咨询的问题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
  • *患者性别:

    *年龄:
    *微信号:
    *手机号:
  • 微信咨询 SMY0990

    若未及时回复请添加助理微信咨询

    疑难问题会转专家回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