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摘要医生在线疾病查询和症状咨询,为您提供最详细的内分泌科疾病症状,诊断方法,病因,用药、治疗方法,饮食、专家推荐等免费咨询服务。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引起高血压和低钾血症,病因多为单侧肾上腺瘤,少数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偶为肾上腺癌肿。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甚明了,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生化特征,原醛症有五种类型:

1.醛固酮瘤:占原醛症的80%~90%,主要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多为单侧单个;极少数为肾上腺癌肿。

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双侧球状带细胞增生引起,发病原因尚不明。可能为某种肾上腺外因子兴奋醛固酮分泌所致,但此因子又不同于血管紧张素Ⅱ或ACTH;或与血清素或组织胺介导的醛固酮分泌过度兴奋有关;或与肾上腺球状带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加有关。

3.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有认为此型的病因是分泌醛固酮的细胞上有异常的ACTH受体。患者的球状带、束状带都可有增生,在用地塞米松后醛固酮和束状带的其他产物都受到抑制,而患者的球状带对内源性血管紧张素一肾素的反应仍然存在,因此有人认为此型患者的醛固酮来自束状带。本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也可为散发型,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获良好效果。

(二)发病机制

不论何种病因或类型所致的原醛症,其病理生理变化均由超生理需要量的大量醛固酮所致,主要为高血钠,低血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抑制以及碱中毒。

在临床常见由其他原因(如厌食,呕吐,腹泻)引起体内缺钾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K 含量减少,于是远曲小管内的Na -K 交换减少,Na -H 交换增加,尿呈酸性,而在原醛症患者中,尽管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缺钾,但由于大量醛固酮的潴钠排钾作用,远曲小管中Na -K 交换仍被促进,Na -H 交换则被抑制,肾小管细胞分泌H 减少,故尿不呈酸性,而呈中性,甚至碱性或弱碱性,因此细胞内液酸中毒,细胞外液碱中毒及碱性尿就成为原醛症的特征,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游离钙减少,加上醛固酮促进尿镁排出故使血镁降低,同时原醛症患者高血容量,使入球小动脉的邻球装置细胞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高,抑制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故呈现典型的低肾素原醛症的临床表现。

以上是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相关的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咨询本站专家

向TA提问 回复查询 专家简介 156

  • wangsheng91 已回复人次
  • 简介
  • 特长
  • 成就
权威妇科产科专家免费咨询孕期检查、优生优育、胎儿发育、孕期安全、孕期饮食、孕期健康、分娩、产后恢复、孕妈心理健康、孕产妇营养食谱咨询等服务。
备孕-孕期检查-孕产妇食谱-胎教育儿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关闭
    请尽量详细描述需要咨询的问题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
  • *患者性别:

    *年龄:
    *微信号:
    *手机号:
  • 微信咨询 SMY0990

    若未及时回复请添加助理微信咨询

    疑难问题会转专家回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