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心理疾病有哪些

摘要产后对于孕妇来说可以是生命里的一道坎,除了生理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产妇在产后患有很多精神方面的疾病,那么产后心理疾病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女性的性格变化很大在女性一生有两个阶段,一是怀孕二是更年期,那我们今天主要来讲讲产后,这个阶段的女性格外敏感,感官会被放大几倍,那么产后心理疾病有哪些?

产后疾病,依程度不同分为:产后沮丧;产后忧郁症;产后精神病。

产后心理疾病有哪些

产后沮丧

大部份的产妇或多或少都有第一类“产后沮丧”的现象,它的发生率是26%~85%,不过症状很轻,只是一种轻度的情绪疾患,是最常见的产后心理调适问题。病人常会有一种失落、哭泣、空虚的惑觉,接着会产生激动、失眠、焦虑、疲倦、头痛、胃口减退的心理与生理症状。这种状况一般发生在产后第三天到第一周,多半是因为产后休息不够,疲劳没有消除所引起;治疗上仅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与适当病情解说,因此给予产妇情绪发泄的机会、情绪支持与保证是很重要的。

产后抑郁

产后心理疾病有哪些 第1张-备孕-孕期检查-孕产妇食谱-胎教育儿
产后抑郁是很多女性都会有的现象

第一次当妈妈的人比较容易产生第二类“产后忧郁症”,这是因为产后忧郁症中50~60%的比例与生产压力有关,首次生产老发生的机率为10%~15%。通常会在产后第二至三周开始,产后第四至五个月达到高岑,症状可持续六至九个月。产妇们会有忧郁症及神经衰弱的现象,心情低落,几事都提不起兴趣,食欲减低、失眠、思考及注意力变差,有罪恶惑、无助绝望感、虚腕无力惑,身体不适,自我评价低;一旦发生,绝望惑的再发率是50%。

产后精神病

产妇除了会觉得无法照显新生儿外,高达50%的人会有不自觉想伤害婴儿的冲动。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个人过去精神病史、怀孕期间的忧郁情绪、生活压力,以及配偶的支持,包括产前、产后的情绪与物质上的支持,都有密切的相关。家人一定要尽力协助产妇排除环境中不利或不安的因素,解决情绪障碍,使产妇安然接受母亲的新角色。如果因此而使用抗忧郁症药剂的话,千万不可以哺乳。

这三类当中最严重的要属“产后精神病”,但是发生率也最低,只有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一般发生在生产后的第一个月,患者容易失眠、自我感丧失、妄想婴儿死亡或是表现出妄想幻觉,明显的联想松弛,语无伦次,紧张性或混乱性行为,同时亦可能合并躁症或忧郁症的发生,出现精神分裂方面的症状。如果没有经过妥善的治疗,下次生产时复发率高达13~30%,且常发生在产后的第三至十四天,也就是两周内,最明显的症状是对周遭环境以及自己产生不真实感;值得注意的是,90%的人以呈现情感性疾患的症状为主,5%的人会自杀,而4%的人会杀死自己的婴儿。

产后抑郁怎么预防

注意心理调适

在有了孩子以后,年轻妈妈的价值观会有所改变。抱着坦然的态度接受这一切,有益于帮助产妇摆脱消极情绪。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而忘记烦恼。

清淡而营养的产后饮食

建议女性在产后的饮食上,为了身体尽快恢复,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吃营养丰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享受被亲人照顾的亲情,感谢一餐一饭的营养和爱心。

部分产后忧郁可自愈

其实如果只是轻微的症状,自己在平时适当的注意情绪管理,抑郁的症状是会自愈的。如果你只是产后忧郁,让自己的心绪放松,等待着身体对激素水平变化的重新适应。

适度运动快乐心情

在家里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做一些运动,特别是顺产的女性,产后三天后就可以下床了。做适量的体育锻炼。

珍惜每次的睡眠机会

因为要照顾新生儿,所以建议新妈妈的睡眠时间,调整和孩子的一样。

预防产后抑郁症,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睡个觉。有时候,即便半个小时的睡眠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当宝贝安然入睡时,妈咪不要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紧时间睡睡,哪怕是闭目养神呢。

所以产妇的情绪这个阶段大家要心细的去照顾,包容理解,更要给予更多的爱,不要让她觉得有了孩子以后一切的关怀都被夺走了。

向TA提问 回复查询 专家简介 179 贾医生

  • 贾医生长春吉大一院妇科主任 已回复12083人次
  • 简介熟练处理产科高危妊娠,组织抢救成功多起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时产后子痫、羊水栓塞等产科危急重症。
  • 特长熟练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熟练掌握妇科内分泌月经调节,不孕不育的治疗。
  • 成就熟练操作宫腔镜、阴道镜。擅长宫颈病变的诊治,熟练应用Leep刀进行宫颈环切术。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妇产科专业论文9篇 。
权威妇科产科专家免费咨询孕期检查、优生优育、胎儿发育、孕期安全、孕期饮食、孕期健康、分娩、产后恢复、孕妈心理健康、孕产妇营养食谱咨询等服务。
备孕-孕期检查-孕产妇食谱-胎教育儿 » 产后心理疾病有哪些
关闭
    请尽量详细描述需要咨询的问题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
  • *患者性别:

    *年龄:
    *微信号:
    *手机号:
  • 微信咨询 SMY0990

    若未及时回复请添加助理微信咨询

    疑难问题会转专家回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