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摘要心血管外科查询和症状咨询,为您提供最详细的心血管外科病因,用药、治疗方法,饮食、需要做什么检查、是否需要做手术等免费咨询服务。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严重危及患者存活与生存质量的一组疾患。大多数先心病是合并存在多个心脏与血管畸形,并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活产婴儿先心病发病率为6‰~8‰。早产儿先心病的发病率为12.5‰。近年来,随着小儿心血管外科、心导管介入技术及心脏重症监护等领域内的技术突破,小儿先心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着性提高,特别是显着提高了复杂先心病患儿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在小儿先心病临床管理路径中,心脏影像学诊断及技术进步,在术前诊断与手术病例筛选、术中指导与评价、术后评估与随访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一方面不断满足了先心病患儿临床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的影像学诊断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一、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技术自问世以来,即是小儿先心病的首选与最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目前在临床上,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多普勒超声仍然是评价小儿先心病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主要手段。随着超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二维超声图像质量得到了显着改善,彩色与频谱多普勒显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得到了显着提高。超声影像技术进展,为临床上更准确地诊断小儿先心病,更深刻地理解其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新方法。

目前,可帮助小儿先心病的超声检查方法包括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小儿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斑点超声追踪技术等。

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经胸小儿三维探头的应用,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使得三维超声在小儿先心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经胸三维超声能快速显示心壁与房、室间隔的整体形态,从而可十分直观地判断房、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和在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变化,这些直观准确的三维结构信息,十分有助于对病变进行准确分型。随着超声仪三维图像质量的不断提高,诸多研究表明,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评价小儿复杂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有其独特价值。通过对三维数据库的剖切,可获取二维超声不能显示的多个非标准切面,从而能完整地显示出病变的复杂空间结构关系和血管走向。

三维超声心动图另一重要应用是测量心腔容积、心肌重量及射血分数。

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获取更为清晰的三维图像,对一定体重的小儿、成人经食道三维超声在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经食道超声可以提供丰富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因此在手术室和介入病房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小儿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与经胸超声相比,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不受透声窗限制,对小儿先心病患者,特别适合于术中检查。在手术麻醉后,于术前再次确立诊断、术中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纤细儿童专用探头的出现,特别是小儿双平面及多平面探头的问世,使之在新生儿及小年龄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3. 超声新技术——组织多普勒及斑点追踪技术

斑点追踪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定量评价心脏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新技术,与组织多普勒频移无关,没有声束角度依赖性,因此较组织多普勒技术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运动。斑点追踪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组织的位移,计算出心肌组织的应变,也可以计算旋转角度及评价同步性。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亦存在局限性,新近发展起来的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克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局限性,客观、形象、快速地反映心肌整体及局部机械力学运动特征,有望在先心病患儿的心功能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近年来,CMRI技术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CMRI在小儿先心病诊断中,尤其是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复杂先心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于儿童先心病检查的有四种序列,即: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相位对比电影序列以及三维造影MRI血管成像序列。

1.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清晰显示心腔和大血管结构。可准确获得各项三维数据。因其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可用来精确显示婴儿血管或心脏这些较小的结构。

2. 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该序列借助MR成像设备的电影回放软件,可使获得的图像呈连续动态电影回放;还可准确地定性及定量地评估整个心脏的形态及功能。该方法能清楚显示间隔缺损、未闭的动脉导管、血管反流等病变,特别是对小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可以明显提高对畸形病变的检出能力。

3. 相位对比电影序列:又称速度编码电影MRI(VEC MRI),该序列主要用于流速和流量的测定等,尤其在先心病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先心病患者术后进行长期监测和随访观察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最新的VEC MRI不仅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及信噪比,还能呈现心脏的三维图像。该方法可用于心室相互关系的评估,还可用来评估主动脉缩窄的侧支血流量。

4. 三维造影MRI血管成像序列:使用钆作为对比剂的三维血管造影能够非常好的展现血管管壁结构,并且该序列可以准确无创地展示可能被肺气遮挡的整个胸腔血管的畸形情况,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手术计划的制订。它是诊断先天性肺动脉畸形的重要手段,例如肺动脉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狭窄及远端分支的异常。MRI也被认为是目前心外及心脏大血管畸形的最优秀的检查手段。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是另一种诊断小儿先心病的重要工具,其不仅可从形态学诊断各种心内及心外畸形,尤其对心外大血管畸形显像具有独特优势,而且还能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从单层螺旋CT到多层螺旋CT,从单源螺旋CT到双源螺旋CT,CT技术发展迅猛,技术发展特点是扫描速度更快,扫描区域更广,更灵活的心电图同步技术与更低的辐射剂量,这些技术进步都显着增加了CT在小儿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多排螺旋 CT:新兴的多排螺旋CT时间分辨率显着提高,即可获取从心底到心尖完整的全心范围扫描数据,显着提高图像质量及诊断水平。256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明显加快,可在两个心动周期中完成心脏成像。320排螺旋CT扫描时间显着缩短,不需移动病床,机架只需旋转一圈 ,即可获取心脏包括大血管结构图像,全心器官时间分辨率可达0.35 s,故成像受心率快及心律不齐的影响非常小。同时,明显减少造影剂用量及射线曝光量。研究表明多排螺旋CT对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和MRI有较好的相关性,甚至高于MRI。

2. 双源螺旋CT:系统同时使用了两个射线源和两个探测器系统,能够以83 ms的时间分辨率采集与心电图同步的心脏图像。其优点为扫描速度快,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对组织分辨率显着提高及成像放射剂量明显减低。由于时间分辨率高,不受患者心率快及心律不齐的影响,可在一个心动周期内采集心脏图像,且扫描速度快,尤其适用于危重先心病患儿检查。 实验证明,心脏双源CT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复杂性先心病的术前常规检查手段。Puesken等研究表明用双源螺旋CT定量左心室功能与MRI相关性好(r=0.97)。

CT的临床应用主要在于形态学诊断心内及心外畸形,尤其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方面是其主要适应证。CT可同时清晰显示支气管及肺叶形态,并结合体静脉异常对患儿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左心房异构及右心房异构有重要临床价值。CT成像优点为检查时间短、患儿较少需要镇静状态、可同时评估气管及肺叶形态及空间分辨率高。但也有其缺点:有放射危害、需要使用碘造影剂及对功能评价有限(如右心室功能及瓣膜反流)。

四、心血管数字血管造影

CVDI一直作为诊断先心病的“金标准”,其一方面能整体显示心脏和大血管本身的结构、大小、瓣环和瓣膜的解剖以及心脏和瓣膜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可清晰显示大血管的起源、排列关系及体、肺循环侧支血管的起源、走行、形态和远端情况等。结合心导管技术,CVDI可对各个心腔及大血管进行测压和血氧分析。

超声心动图、MRI、CT及CVDI是目前诊断先心病的四大检查手段。前三项为非创伤性检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小儿先心病的诊疗应用中范围越来越广泛,结构与功能评价越来越深入。CVDI虽仍视为小儿先心病诊断与评估手术指征的金标准,但在临床上,上述无创性的影像学评价手段在对很多疾病的诊断中已取代了CVDI方法。超声心动图能实时明确地显示心内解剖结构与评价心内血流,但对心外大血管显示欠佳,而MRI和CT则可清晰显示心外大血管解剖结构,因此综合使用上述影像学方法,可以及早对小儿先心病作出明确诊断,帮助外科医师选择和制订治疗方案。

以上是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相关的内容,更多相关信息请咨询本站专家

向TA提问 回复查询 专家简介 105

  • mu008 已回复人次
  • 简介
  • 特长
  • 成就
权威妇科产科专家免费咨询孕期检查、优生优育、胎儿发育、孕期安全、孕期饮食、孕期健康、分娩、产后恢复、孕妈心理健康、孕产妇营养食谱咨询等服务。
备孕-孕期检查-孕产妇食谱-胎教育儿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关闭
    请尽量详细描述需要咨询的问题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
  • *患者性别:

    *年龄:
    *微信号:
    *手机号:
  • 微信咨询 SMY0990

    若未及时回复请添加助理微信咨询

    疑难问题会转专家回复解答